二零零九国家优秀自费留学生奖学金颁奖仪式
本年度国家优秀自费留学生奖学金的颁奖仪式于六月五日在柏林驻德大使馆举行。吴红波大使、奖学金获得者、指导教授代表、柏林地区大学外办代表、使馆教育处相关负责人、驻法兰克福总领馆和驻慕尼黑总领馆教育领事等共70余人参加了颁奖仪式。使馆教育处姜锋公参主持了仪式。吴红波大使向获奖者颁奖并致辞。颁奖仪式的具体日程:
11:00 | 开始进场 (小提琴三重奏,德沃夏克作品) |
11:35 | 姜锋公参主持,仪式开始 |
11:40 | 吴红波大使讲话 |
12:10 | 指导教授代表发言 Prof. Dr. -Ing Joerg Wallaschek,汉诺威大学 |
12:20 | 获奖者代表发言 程蔚蔚,马尔堡大学 |
12:30 | 吴红波大使为二十七位获奖者颁发获奖证书 |
12:45 | 吴红波大使向指导教授等六位外方代表赠送纪念品,并合影留念 |
12:50 | 获奖者与吴大使、使馆工作人员合影留念 姜锋公参致谢来自柏林艺术大学的演奏者并赠送鲜花 |
13:00 | 招待午宴 |
14:00 | 颁奖活动结束 |
以下是我在颁奖仪式上的发言:
尊敬的大使先生、各位来宾、亲爱的各位获奖者、女士们先生们:
你们好。我是来自马尔堡大学数学与计算机系的程蔚蔚。 今天,在这里接受二零零九国家优秀自费留学生奖学金,我的心中满怀感激之情。我谨代表本次获奖的三十七位留德同学对祖国人民的殷切关怀表示最由衷的谢意!非常感谢吴大使的关心和鼓励,能够从您手中接过这份荣誉是我们莫大的荣幸。感谢教育部、国家留学基金委为广大留学生设立了这份奖学金。这是对我们学习科研的一种肯定,更是对我们的一种激励和鼓舞,时刻提醒着我们不敢有丝毫懈怠。感谢驻德使馆教育处以及国内评审委员会的专家对我们的信任与支持。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会牢记这份信任,不断鞭策自己向前。 我要感谢我的博士生导师,德国马尔堡大学数学与计算机系的Eyke Hüllermer教授。感谢他这些年来在机器学习领域对我的无私指导。能够获得今天的这份荣誉,与他平日的教诲是分不开的。同时,我要感谢马尔堡大学知识工程与生物计算机实验室的同事们,感谢他们长久以来的合作与帮助。当然还有我在国内的父母,这次获奖,我的父母比我还要激动。今天的这份荣誉同样属于他们。 转眼之间,我来德国已经六年了。德国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孕育了高斯、爱因斯坦这样永留史册的科学巨擎。多少年来,广大留德中国学生浸淫在这片求是、严谨的学术氛围里。他们之中,走出了像季羡林、裘法祖这样为祖国科技发展做出杰出贡献的知名学者。能够追随前辈们的脚步,在德国学习工作,我深感荣幸与骄傲。作为一名计算机科学专业的博士研究生,我日常的工作集中于分析和理解我们周围的数据,并以此来改善人们的生活。为此,我从事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机器学习这一领域。机器学习是人工智能的一个分支。她的主要任务,简单来说,就是开发可以积累经验,自我学习的计算机程序。我们设计能够可以通过分析数据从而获取知识的计算机算法。经过五十多年的研究,机器学习已经发展出了一套相对完整的学科体系,提出了一系列意义重大的统计计算理论。机器学习算法已经广泛应用于诸如语音识别、计算机图形、基因分析等大量高精尖领域。并且,机器学习已经成为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飞跃的原动力和核心技术之一。能够有机会见证和参与到这样伟大的技术变革之中来,我觉得自己非常的幸运。 虽然每门学科都有自己的研究重点,但是毋庸置疑,研究开发有价值的技术成果要求我们有着广阔的视野,积极地与其他领域的学者,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学、医药学等很多领域的学者,进行交流和沟通。我相信,从某种角度来说,国家优秀自费留学生奖学金项目为我们提供了这样的便利条件:她把很多来自祖国的优秀学者聚集到了一起。我们应当善用这个机会,增进彼此之间的交流,把手中的奖学金转化为科研成果的催化剂。 亲爱的同学们,今天颁发的每一份奖学金的背后都是大家的辛勤与汗水,她是我们用自己的勤奋努力和踏实付出所换来的。这份奖学金是我们人生轨迹当中一道绚丽的风景:诚然精彩,但却不是我们最终的目标。我们应当正确看待奖励和荣誉。认真学习,不断努力,绝不轻言放弃,而又看淡得失。我们处在一个挑战与机遇共存的伟大时刻,于科学、于祖国、于世界,大家的肩上都负担着不可推卸的重任。几年的求学生涯转瞬即逝,我们要如何前行?只有踏实勤奋,拥有一颗平常心,才能取得更优异的成绩,做到无愧于心。 心存感恩,励精图治;祖国虽在万里之外,却永远在我们心中。此时此刻,洋溢在我们心里的,并非是到达终点时的欢愉,而是扬帆起航时的豪情。在未来的人生旅途中,我会铭记今天的这份感受,锐意进取,奋斗不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谢谢大家。 |
PS:
- 用中文发言是临时起意的,先前准备的英文发言稿后来被用作翻译材料散发给现场的德方代表。
- 获奖证书是中英双语的 🙂
- 午宴的时候,吴大使跟我谈到他当时留学新西兰的经历。三十年的时光恍若隔世而又尽在眼前。不知道等到再三十年后,我会用什么样的眼光来看待这个时候的自己。吴大使是老三届中最小的一届,历经过文革的荡涤洗礼。现在的人们,虽然生活条件、工作条件都要好过过去百倍,但是人生的阅历却绝没有那些经历过大风大浪的人们来得丰富老练。很多时候,所谓的长江后浪推前浪,往往不过是后辈站在前辈的肩膀上说得好听而已。
- 我在使馆拍的,和后来收集的一些照片
- 中央电视台焦点新闻播报:YouTube、CNTV
- 来自国际在线的新闻视频:YouTube、cri.cn
- 其他新闻报道:新华网、中新网1、2、新浪1、2、搜狐、网易、国际在线、中国教育报、神州学人、中国驻德大使馆、使馆教育处
听了后, 很是共鸣,以此共勉。讲得真不错! 大家保持联系,有机会来慕尼黑找我啊!刚才才发现我们开会时可能认识了同一个人,美国的zhangwei,是吧,呵呵!
Wei
07/06/2010 at 19:55
@WeiYao 这个都给你看出来了?强悍!我和他是去年在加拿大的ICML会议上认识的:) 他现在好像在一家跨国公司的研究部门工作。BTW:黑森同样欢迎你!
Weiwei
08/06/2010 at 00:50
真羡慕你取得的成绩,衷心地祝贺你!
我也喜欢机器学习的研究,但没有搞出什么名堂,怀疑数学基础不够好或者方法不怎么对头!如果你有时间的话,能否谈一谈科研经验和感受,使我们这等水平的人能尽快找到感觉,迅速提高水平。
我也认为多标签分类的研究很有实际意义,象A.A. Freitas, Grigorios Tsoumakas和你们组都做出了很好的成绩,另外南京大学的周志华教授也很牛皮。能否谈谈多标签分类和排行的最新研究进展,急待攻破的难点!
我已经订阅了你的RSS,能及时拜读你的博客,谢谢!
Yiming Chen
08/10/2010 at 01:06
多谢你的评论!我会尽量多谈谈工作上的事情 🙂
Weiwei
28/06/2011 at 23:07